logo
招标animated_leftanimated_middleanimated_right投标
简介 目录索引 图片索引 数据库 漫画
《招标与投标》文本版

“百问招投标”之五十九 区块链技术带给诚信建设的曙光与希望

总第 71期  作者(或来源): 本刊评论员
摘   要: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 编码: 2095-6029(2019)06-0001-01

 

上一期我们分析了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应用背景下,倍增的“诚信”困惑与尴尬。这一期我们来谈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发展与成熟,带给诚信问题解决及诚信建设的曙光与希望。

人类社会的进步始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所以,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基本原理,并“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邓小平同志也据此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如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将人类推进到了蒸汽时代,电力的应用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难道大数据、区块链能将人类带入诚信社会?

什么是区块链技术,目前业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被广泛认可的定义。对这一概念的普遍描述是,区块链是随着比特币等数字加密货币的日益普及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的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是一种全网公开的去中心化账本技术,具有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去信任、集体维护、安全透明、可信、不可篡改、可验证等特征。其中,最核心的特征是去中心化、去信任和不可篡改。

简单地讲,去中心化就是系统中每个节点在没有强制性的控制中心的情形下均自由、诚信地交易、通信;去信任化是指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库和整个系统运作的公开透明性等,在系统的规则和时间范围内,所有节点之间无须信任也可以进行交易,节点之间无法彼此欺骗;不可篡改是指区块链系统中每一个节点都拥有最新的完整的数据库拷贝,修改单个节点的数据库是无效的,因为系统会自动比对,认为出现频次最多的相同数据记录为真实的。

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在金融业、产品追溯和防伪、身份认证、物联网、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得到应用。比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追溯和防伪功能,可使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无法和不敢掺假。同样的原因,区块链技术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亦日益凸显。但目前在我国社会征信领域,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代表的传统征信模型皆为中心化模型,都存在数据二次展现、数据维度不足和信用数据相对单一等弊端,利用现有的诚信信息、评价方法与手段去评价信息主体的信用情况,往往致使其信用评价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客观性,进而不利于也不可能据此真正建立起完善有效的诚信评价和应用体系。

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征与功能,其加密方式和生成机制保障了诚信信息以绝对真实的形态生成与存贮,且使诚信数据的查验成本几乎为零;区块链中每个区块都携带了数据备份,征信数据都是直接数据,数据具体、清晰明了,不需要综合不同维度的信息,且所有信息主体产生的诚信信息数据都是其产权清晰的不可逆的信用资源;受益于密码学的成熟技术,通过对信用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了信用数据在区块链上的绝对安全;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公开透明地收集信用数据,可以将散落在私有部门及公共部门的“全部”信用数据充分地聚合起来,促进与实现数据的开放共享,打通了数据“孤岛”。区块链技术的这些特征与优势使得可供使用的诚信信息数据具有海量、多维、真实、可信的特质,各种形式的利己主义者皆无法修改或删去对其不利的诚信信息。同时,在人人强烈渴望、期盼诚信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主体的信用失败与破产是其最大的失败与破产。

所以,这就会倒逼人们在很大程度上被动地树立诚信观念、“被自觉”地践行诚信。否则,你将寸步难行,将不可能获得好的生存发展环境与资源。

当然,区块链技术在征信业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如私钥泄漏或丢失以及交易平台遭黑客攻击、账号被盗等安全性问题可能会引发信用数据不被信任的危机;无法篡改的特性与我国诚信监管规定中超过5年的不良信息应当予以删除的规定相冲突等。这些需要区块链上的各参与方,特别是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平台机构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来成就区块链技术带给我们的非凡价值。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任主导的经济,“诚实信用”是招标投标活动中法定应当遵守的原则,区块链技术应该可以使该原则在招投标实践中得以真正践行,长期笼罩在我国招投标市场上空的巧取豪夺、尔虞我诈之阴云应该可散矣!我们期待着招投标市场的艳阳天!